中醫(yī)告訴你“痰”為何致病

來源:仲景健康網發(fā)布時間:2009/08/05
972
分享:
    1.黏滯性

  痰是水濕津液凝滯的病理產物,痰一經形成就具備了黏滯的特性。黏滯性是指痰具有黏膩、阻滯的特性及致病持點。雖然初、中、各期的黏滯程度的有所不同,但其膠黏的本性還是相同的,故周學海《讀書隨筆》說“痰者,稠而極黏”。

  痰的黏膩,能聚邪礙正。痰在血能使血液黏聚變稠、流動變慢而成瘀;犯脈管能限制其舒縮功能及氣血津液等營養(yǎng)物質的出入,并能障礙代謝廢物從脈管中排出;犯經絡則其溝通、感應、傳導、“行氣血而營陰陽”等功能受遏;粘于氣道,既能抑制肺系的舒展,也限制其收縮,制約肺氣的升降出入,妨礙肺的吐故納新;膠黏臟腑可致臟腑氣化受阻,隧道欠暢。痰性黏膩留戀其他病邪,而成痰濕、痰瘀、痰火等合邪。痰的黏滯性常使病情纏綿、病證遷延難愈,故清代馮兆張說:“故病的痰者,必淹延久”,明代皇甫中說:“如斯怪異延纏病,都是痰涎里面生。”

  痰因黏而阻滯,主要在于痰是有形之邪。痰能對機體氣津液的運行造成不同程度的阻滯。痰濕阻滯的臨床特點是“不通”。不通則局部氣津液不繼、不榮,不通則痛,不榮亦痛。“氣虛不用,血虛不仁”,于是疼痛、“不用”、“不仁”、竅閉等癥隨之而至。

  阻滯疼痛的病證有時十分危急,如清代何夢瑤說:“可倏然仆地,四肢厥冷”,又說:“當此咽喉閉塞之時,不吐去其痰,立即堵塞而死矣。”清代劉仕廉《醫(yī)學集成·中風說》說:“痰涎阻塞清道,亦致猝倒昏憒,口噤不說。”

  由于痰無所不到,因而痰可膠黏于人體的任何部位。并以其有形之質而成阻滯之害。故痰的黏滯可致諸多以人體各部隧道阻塞為主要特征的病,如何夢瑤說:“痰在目,如姜蜇膠滯,………痰在鼻,鼻塞……喉痹……或噎膈……痰在二便,癃閉秘結……婦人月水不通”,明代孫文胤《丹臺玉案·痰門》說:“左癱左瘓,麻木,跛……或走馬喉痹,……或關格不通?!?/FONT>

  大略言之,痰黏滯于氣道,可致咳嗽、哮喘、短氣等病證;于食道,則見痞滿、關格、噎膈等證;于神道,可見驚悸怔忡、癲、狂、昏饋等病證;于水道,可致癃閉、水腫等病證;于精道,可致遺精、不射精、精子異常等病證;于頭面諸竅及前后陰,可致耳聾、耳鳴、鼻塞、白內障、二便不通等病證。

  痰的黏滯性所致病證,常纏綿遷延,也可驟變危急,關鍵在于痰濕阻滯的部位。痰若黏滯于氣管,咽喉、致氣道壅塞不通;或黏滯于心脈、腦腑、致心神閉塞,神明窒息,則屬兇險之候。

相關閱讀
網友評論
( 文明上網,理性發(fā)言。評論提交后將在24小時內審核完成。如有違規(guī)言論將直接刪除。)0條評論
全部評論
暫無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