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立冬 進補最佳(圖)

來源:仲景健康網(wǎng)發(fā)布時間:2007/03/15
2796
分享:


       今天立冬,農歷的冬季,始于立冬。立是建始,冬,終也,萬物收藏。冬季寒冷,需要養(yǎng)生,有云:“健康之道,在于養(yǎng)生,養(yǎng)生之本,在于飲食。”

  祖國醫(yī)學認為,冬季的飲食調養(yǎng)要遵循“虛者補之,寒者溫之”的傳統(tǒng),冬令進補,是國人數(shù)千年的習俗,現(xiàn)已成為人們經常議論的話題。立冬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(jié)氣,又是人們進補的最佳時期。中醫(yī)學認為,這一節(jié)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,陰氣盛極,草木凋零,蟄蟲伏藏,萬物活動趨向休止,以冬眠狀態(tài),養(yǎng)精蓄銳,為來春生機勃發(fā)作準備。

  每逢這天,南北方人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補山珍野味,說是只有這樣到了寒冷的冬天,才能抵御嚴寒的侵襲。那么在實際生活中,立冬日我們該怎樣注意飲食養(yǎng)生?

  專家說道

  出場專家:劉建文中國食品工業(yè)協(xié)會營養(yǎng)指導委員會副主任,中國保健協(xié)會專家委員會委員

  立冬伊始,天氣逐漸寒冷,草木凋零,蟄蟲伏藏,萬物活動趨向休止,處于冬眠狀態(tài)。但人的生活壓力并未減少,仍然早起晚睡緊張工作。對寒冷的抗御能力不斷減弱,往往使人覺得因寒冷而不適。而且有些人由于體內陽氣虛弱而特別怕冷,引起大腦皮層機能障礙,血管收縮,局部血液供應減少,體溫調節(jié)發(fā)生障礙,慢性病患者加重病情甚至發(fā)生意外。如何度過冬三月,固然與生活起居相關,而食療養(yǎng)生已成為人們議論的重要話題?! ?/P>

       ■怕冷增加“鐵”;火鍋、砂鍋御嚴寒>>冬季食療專題

  立冬以后,天氣轉寒,如何增強對寒冷的抗御能力?不外乎使體內產熱增加,散熱減少,其方法與衣食住行無不相關。

  調整飲食增加熱量是其中的方法之一。寒冷的環(huán)境,適當進食高熱量食品,能促進糖、脂肪、蛋白質的分解代謝,0℃左右,糖轉化為脂肪的速度加快,隨之皮下脂肪增多,使之減少散熱,故應多吃具有御寒功效的食物,進行溫補和調養(yǎng),滋養(yǎng)五臟、扶正固本、培育元氣,促使體內陽氣升發(fā),從而溫養(yǎng)全身組織,促進新陳代謝,使身體更強壯,有利于抗拒外邪,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,減少疾病的發(fā)生。

  冬季飲食調養(yǎng),宜用滋陰潛陽、熱量較高的膳食,也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避免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。碳水化合物、脂肪都是產生熱能的營養(yǎng)素,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來自糧食和薯類,谷類食物不能減少,成年人日需400-500克。

  脂肪是最濃縮的能量來源,能防止體溫散發(fā)和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,脂肪主要來自于植物油和動物油脂,冬季日需25—30克。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代謝過程中可以互相轉化,用以維持血糖恒定。蛋白質也能產生熱能,人體每日所需的能量10%—15%來自蛋白質,常吃畜禽肉、魚蝦、海參、豆制品、牛奶等,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。動物內臟、動物血、水產品等,含有較多的礦物質。

  怕冷與缺少鈣和鐵有關,因此,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御寒能力,含鈣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、豆制品、海帶、紫菜、貝類、魚蝦等;含鐵的食物則主要為動物血、蛋黃、豬肝、黃豆、芝麻、黑木耳和紅棗等。

  維生素和纖維素主要從蔬果中攝取,多吃蘿卜、青菜、木耳、香菇、海帶等蔬菜,常吃蘋果、香蕉、棗、梨、柑橘、核桃、杏仁等果品。冬季少食生冷,吃熱飯熱菜,喝熱水,由于各地氣溫的差異,高寒地區(qū)應用大溫大熱之品及甘潤生津之果蔬。

  中國人善于烹飪,舉世聞名,冬令吃火鍋相沿成習,涮羊肉、什錦鍋、白肉鍋、毛肚鍋、云吞鍋、海鮮鍋等。冬令還流行砂鍋菜如砂鍋狗肉、砂鍋鴨、砂鍋豆腐、砂鍋獅子頭等。此外,餐桌上的熱粥,也是冬季的美食,臘八粥在全國流行,如在熬粥時,添加肉禽蛋類、水產類、蔬果類、蕈類等配料,就能達到葷素搭配,營養(yǎng)平衡。這些熱乎乎的食品,適量食用,暖意濃濃,御寒強身。

相關閱讀
網(wǎng)友評論
( 文明上網(wǎng),理性發(fā)言。評論提交后將在24小時內審核完成。如有違規(guī)言論將直接刪除。)0條評論
全部評論
暫無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