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食話

來源:仲景健康網(wǎng)發(fā)布時間:2008/12/15
2770
分享:
       山西民間過冬至節(jié),保留著許多歷史遺風,特別是飲食特色鮮明,還形成了一些山西名食,香沁后人。

  冬至,自漢武帝采用夏歷后,與正月始分,為二十四節(jié)氣之一

  ,古稱“冬節(jié)”、“日短至”。此日晝短極始長,是陰陽轉(zhuǎn)化點,有“冬至一陽生”之說,古人視為吉日慶賀,《漢書》有“冬至陽氣起,君道長,故賀?!?

  賀冬之食在山西民間多為餛飩或餃子。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(lǐng),十分兇殘,百姓用肉餡包成角兒,取“渾”與“屯”之音,呼作“餛飩”,恨而食之。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,故相沿成俗。亦有傳說,東漢名醫(yī)張仲景,研制出御寒食療方子,于冬至日搭棚支鍋,為窮人舍湯,因人們喝后渾身發(fā)暖、兩耳生熱,再也不會被凍傷了,故取名“祛寒嬌耳湯”,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就傳下來。

  其實餛飩名自“混沌”而來?!稉P子》有“餅謂之飥,或謂之餦飩”。《食物志》又記“餛飩,或作餫飩,象其圜形”,《燕京歲時記》更有“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,頗似天地渾沌之象,故于冬至日食之?!闭f明餛飩因形取“混沌”音,“昔二儀未分之時,號曰洪源。溟涬濛鴻,如雞子狀,名曰混沌”(《太始經(jīng)》)。冬至吃餛飩有紀念此日一陽復生、開天辟地之意。后世不再釋其義,只傳“冬至餛飩夏至面”。

  餃子與餛飩古為同品而異名,《正字通》有“今餛飩即餃餌別名,俗屑米面為末,空中裹餡,類彈丸形,大小不一,籠蒸啖之”??梢婐Q飩初始為帶餡蒸制食品,后漸細分為餃子、餛飩以及蒸煮之法等不同品類。唐代有水煮餛飩名食,“漉去湯肥,可以瀹茗”(段成式《酉陽雜俎》),《正字通》注曰“水餃餌,即段成式食品,湯中牢丸?;蛑^之粉角,北人讀角如矯,因呼餃餌?!苯駮x南河津等地仍將包餡蒸之曰“角子”,煮之曰“煮角子”。

  山西臨汾襄汾等地,無論山區(qū)平川,冬至節(jié)仍沿襲古法吃餛飩,舊時富貴之家求奇,一器凡十余色,謂之“百味餛飩”,流變有山西特色名吃“堯鄉(xiāng)餛飩”。《名食掌故》記過去平陽府的餛飩館,湯系豬骨、老雞、鮮姜熬制,皮需精粉搟薄,餡以雞絲、海米、香菜、紫菜等細調(diào)。包時,將餡抹在皮的窄端處卷起,捏成元寶形;煮時,用一個帶孔漏斗入鍋,一次一碗。若是作夜宵吃,配有芝麻小燒餅,深得顧客歡迎。現(xiàn)在太原江南鮮食店的大餡餛飩,融入南風北味,亦為人們喜愛的早點小吃之一。

  山西冬至日,普遍喜食的是餃子,一般以羊肉為餡,取陽生之義。晉南萬榮一帶則以腌酸菜為餡,煮入油菜根熬的米湯中一起吃,稱“鯉魚鉆沙”,別具特色。餃子吃法在山西形成名食有“認一力”蒸餃,傳承古法,有百年歷史,是太原傳統(tǒng)十大名吃之一?!睹痴乒省酚浧洫毜街帲谟诓僮骱团淞?。和面用水四季不同,夏涼冬熱春秋溫。絞餡取村牧肥羊,配以桂皮、良姜、肉桂、豆蔻等10余種芳香藥物和調(diào)料,用西葫蘆絲拌好,包制籠蒸15分鐘即成,皮薄餡嫩,吃時破皮一口水,咬開餡成丸,佐以老陳醋,鮮而不膩,香味幽長,且有強身健脾、開胃去寒之功效。

  冬至除吃餛飩、餃子外,山西一些地方以糕為食,如和順“迎冬就年”吃油糕,靈石吃黍米糕,平魯有“鬧冬”風俗,雞肉蘸素糕配羊湯吃(《飲食風俗》)。大同講究吃燉肉,有“冬至不吃肉,凍爛腳趾頭”民諺,河曲有“拜冬”之俗,飲食娛樂,佐以羊羹,棗釀羔羊,系“明酒遺風”之意(《河曲縣志》)。晉東南陽城一帶,則將老北瓜和小米燜成瓜粥。過去冬節(jié)還被稱為“尊師節(jié)”,晉西北講究燉羊肉招待先生,晉中一帶向老師饋贈饅食,晉南村社要設(shè)酒席宴請老師(《山西民俗》)。

  時代已新,古風猶存。然則冬至陽生,數(shù)九始起,最是寒時,養(yǎng)生以食。冬至晉食中無論餛飩與餃,還是羊湯瓜粥、油糕饅食,于繽紛食苑里亦足成美,給人以陽生春正歸的情趣詩意,不禁想起杜甫的《小至》來:“天時人事日相催,冬至陽生春又來。刺繡五紋添弱線,吹葭六管動飛灰。岸容待臘將舒柳,山意沖寒欲放梅。云物不殊鄉(xiāng)國異,教兒且覆掌中杯。”

相關(guān)閱讀
網(wǎng)友評論
( 文明上網(wǎng),理性發(fā)言。評論提交后將在24小時內(nèi)審核完成。如有違規(guī)言論將直接刪除。)0條評論
全部評論
暫無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