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用痛瀉藥方治慢性腹瀉

來源:中國中醫(yī)藥報發(fā)布時間:2012/10/08
1805
分享:
    慢性腹瀉是指病程在2個月以上的腹瀉或間歇期在2~4周內的復發(fā)性腹瀉。慢性腹瀉多由胃腸功能紊亂引起,包括結腸過敏、情緒性、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。癥狀表現(xiàn)有腹痛脹氣,排氣排便后疼痛或消失,大便溏結不調。

  中醫(yī)將慢性腹瀉歸于“泄瀉”范疇,其中腹部冷痛,喜溫喜按,四肢不溫,遇冷加重明顯的為脾腎虛寒證;厭食、消化不良,腹脹,四肢疲乏無力的稱為脾氣虛證;由情志因素影響、精神緊張,憂思惱怒之后而腹痛即瀉,而瀉后痛減的為土虛木乘證。

  痛瀉要方為治肝脾不和之痛瀉的常用方,由炒白術、炒白芍、炒陳皮、防風四味中藥組成。方用白術燥濕健脾,白芍養(yǎng)血瀉肝,陳皮理氣醒脾,防風散肝舒脾。四藥相配,可以補脾土而瀉肝木,調氣機以止痛瀉。該方現(xiàn)代常用于急性腸炎、慢性結腸炎、小兒泄瀉、慢性泄瀉、腸道易激綜合征等屬肝旺脾虛者。

  由于慢性腹瀉的病人病情時間長,多影響工作、生活和學習,因此大都伴有情緒上的心煩焦慮等肝郁氣滯以及脾虛癥候,且慢性腹瀉時做時止,如風似動?!饵S帝內經》云:“風性主動,善行而數(shù)變。”因此陳寶貴教授在遣方用藥時十分注重風藥的運用,多用痛瀉藥方為基礎方進行加減變化治療各型慢性腹瀉,均有良好的效果?!饵S帝內經》云:“清氣在下,則生飧瀉。”清氣指水谷精華的稀薄精微部分,與濁氣相對,是靈動滑利的精微物質,具有很強的動能?!镀⑽刚?middot;天地陰陽生殺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間論》中曰:“蓋胃為水谷之海,飲食入胃,而精氣先輸脾歸肺,上行春夏之令,以滋養(yǎng)周身,乃清氣為天者也;升已而下輸膀胱,行秋冬之令,為傳化糟粕,轉味而出,乃濁陰為地者也。”清氣本應在上,一旦在下,則打亂下焦本屬沉靜有序的生理狀態(tài)。對風藥的理解,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具有祛風作用的藥,應以其對應春天之象。春天具有生發(fā)之性,風藥就好比是春風,把生發(fā)之氣由下往上調動起來,讓精氣歸于常道,重使春夏之職,使人體充滿活力,仿佛進入春天的狀態(tài)。故風藥能升清陽。“痛瀉藥方”用防風,其實就是考慮到腸道蠕動過快,如風似動,祛其風,散肝郁,升脾氣,脾氣升則瀉止。

  驗案舉例

  脾腎陽虛證

  患者高某某,男,61歲。2012年5月12日初診。主因慢性腹瀉3月余前來就診。自述近3個月來每日時有腹瀉2~3次,便質稀溏,遇冷或飲冷后腹痛,急欲瀉,便后暢快。平素易腹痛,大便溏結不調,脘腹喜溫喜按,舌淡苔白膩脈滑。辨證為脾腎陽虛證。治發(fā)當以溫腹脾腎、疏肝醒脾。處方:仙靈脾15克,補骨脂15克,山萸肉15克,石榴皮15克,防風10克,白術15克,白芍15克,陳皮10克,藿香10克,干姜10克,甘草10克。14劑,水煎服。

  二診:腹瀉減輕,小便少,盜汗加生龍牡各30克。14劑,水煎服。

  三診:腹瀉大為好轉,但氣短,多汗,加茯苓30克,浮小麥10克。14劑,水煎服。

  隨訪未復發(fā)而愈。

  按:本方以溫補脾腎陽虛為要旨,在痛瀉藥方的基礎之上加仙靈脾、補骨脂溫補脾腎而止瀉;山萸肉補肝腎而收澀止瀉,斂陽氣入脾腎;石榴皮澀腸止瀉,藿香化濕醒脾;干姜助仙靈脾、補骨脂溫陽之力;甘草健脾而調和諸藥,全方既溫補脾腎又疏肝醒脾,補陽氣而不忘收斂,止泄瀉而兼以化濕,散肝郁而兼顧醒脾。配伍傳神,用藥精準。

  脾陽虛證

  患者李某,男,26歲。2012年4月21日初診。主因間斷腹瀉7年前來就診。自述高中時曾在食堂吃飯誤食工業(yè)用鹽而誘發(fā)腹瀉,而后間斷腹瀉,遇寒或飲酒后加重,晨起后瀉2~3次。平素胃脘疼痛,怕涼,納寐可,矢氣少,工作較勞累。舌暗,苔白,脈弦滑。辨證為脾陽虛證。治以溫陽健脾,理氣止瀉為法。處方:陳皮10克,白術15克,白芍10克,防風10克,桂枝10克,干姜10克,炮姜10克,川連10克,石榴皮15克,藿香10克,木香10克,佛手10克,丹參15克,甘草10克。14劑,水煎服,日1劑。

  二診:腹瀉減輕較著,脈弦滑,原方繼服14劑。

  三診:已不腹瀉,加補骨脂15,繼服14劑而愈。

  按:本方以補脾陽為要,兼以理氣健脾,在痛瀉藥方基礎上加干姜、炮姜、桂枝以溫中通陽,稍佐川連以防大隊溫陽藥物格拒,佛手、木香、藿香,疏肝理氣、芳香醒脾,石榴皮止瀉。由于患者患病7年之久,舌質紫暗,因此用丹參以活血化瘀。陳師曰:“久病入絡,當以丹參活血。”
相關閱讀
網友評論
( 文明上網,理性發(fā)言。評論提交后將在24小時內審核完成。如有違規(guī)言論將直接刪除。)0條評論
全部評論
暫無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