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體育大學盧鼎厚教授的針灸之路

來源:網絡發(fā)布時間:2008/08/27
4071
分享:
       他是西醫(yī)出身,46歲開始運用阿是穴斜刺治療肌肉損傷,至今已有35個年頭了。35年來,他繼承創(chuàng)新針灸醫(yī)術,為許多運動員、教練員以及非專業(yè)運動的人們解除了痛苦,1993年他領銜取得的科研成果獲得國家體育科技進步一等獎。他,就是北京體育大學教授盧鼎厚。

  中年轉行當中醫(yī)

  今年81歲的盧鼎厚,學過生物,學過西醫(yī),學過運動生理,還是籃球運動員,1952年曾代表中國男子籃球隊參加在芬蘭舉行的第15屆奧林匹克運動會。談起學中醫(yī)的原因,他告訴記者,在北京體育學院運動生理教研室工作期間,曾經遇到成績很好的運動員,就是因為肌肉損傷而沒有辦法治療,年紀輕輕就離開了運動場。同時,他在生活中發(fā)現,肌肉損傷是很常見的,但是卻沒有受到醫(yī)學界和全社會的關注。為此,他決心在后半生從事肌肉損傷的治療和預防工作。     

  1973年,盧鼎厚在趙繼祖醫(yī)師的指導下學習了山西一位醫(yī)生 “阿是穴斜刺溫針”治療肌肉勞損的方法,療效很好。而后他進一步把“阿是穴”從“以痛為腧”發(fā)展為“以僵硬條索的損傷肌束為腧”,不用“燔針”或“溫針”,而是把針準確地斜行刺入損傷的肌束,可使條索立即軟化、疼痛緩解、功能恢復,甚至完全恢復。這就是“以損傷肌束為腧穴”的阿是穴斜刺。

  一位因運動造成股骨頸骨折的病人,手術失敗后置換了鈦合金人工關節(jié)。后來不知什么原因,這位病人的患肢卻變短了,走起路來身體向患側傾斜,一搖一晃地很不方便。盧鼎厚檢查患者發(fā)現其腰方肌僵硬,有明顯壓痛。經斜刺治療后,腰方肌得以放松,骨盆下降到正常位置,患者的兩條腿竟一樣長了。相比國外,對有相同病因的患者,醫(yī)生通常只是在患肢的腳下放填充物而已。

  實踐表明,在頸肩腰腿的活動困難或出現疼痛癥狀,都會有一部分是由肌肉損傷引起的。通過確診是肌肉損傷所引起的癥狀,應用阿是穴斜刺治療都會出現見效快、療程短、療效持久穩(wěn)定的結果。多年來,盧鼎厚應用阿是穴斜刺針法為我國滑冰、游泳、羽毛球、武術、體操、藝術體操等項目的運動員以及國內外的患者治療,在不同程度上幫助他們恢復了正常的訓練、工作和生活。

  實驗研究探機理

  阿是穴斜刺治療肌肉損傷為什么有這樣好的療效?為闡明其作用機理,在20多個相關單位的支持和幫助下,盧鼎厚帶領研究生和本科生進行了實驗研究。

  中醫(yī)認為,肌肉損傷的病因是風寒濕所致。西醫(yī)認為,肌肉超負荷工作會誘發(fā)延遲性肌肉酸痛,也是肌肉損傷誘發(fā)結締組織增生導致肌肉粘連的結果。近百年來對于延遲性肌肉酸痛的研究都是沿著這個推論進行的,近些年又有“運動導致肌肉疼痛和損傷,又稱骨骼肌超微結構變化”的說法。

  在此基礎上,盧鼎厚等人注意到,超負荷工作后的肌肉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僵硬,引起延遲性肌肉酸疼,同時伴有不同程度身體姿勢和運動能力的改變。那么,能不能認為肌肉超微結構的改變就是病理性“損傷”?

  盧鼎厚的學生段昌平通過常規(guī)電鏡、肌肉活檢等方法觀察,以及對超過負荷的負重蹲起和蹲跳工作后的肌肉對比發(fā)現,肌肉收縮結構當時沒有明顯改變,而在10~24小時后就會出現越來越顯著的延遲性結構改變。將此狀況請教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曹天欽教授后,這位專家指出,超過習慣負荷的肌肉工作誘發(fā)肌肉延遲性收縮蛋白的降解,導致肌肉收縮結構改變。后來的實驗結果證實了曹天欽的這一論斷,同時,也證明了阿是穴斜刺是通過加強收縮蛋白的合成代謝過程,促進收縮結構正常,達到恢復運動功能、緩解疼痛的獨特作用。

  博采眾長保健康

  通過這些年運用阿是穴斜刺治療肌肉損傷的臨床實踐和實驗研究,盧鼎厚體會到,只要療效是確切的,就一定符合客觀規(guī)律,就是科學的;符合客觀規(guī)律的認識,才是科學的認識,而人們對防治疾病規(guī)律的認識會在實事求是的探索過程中得到提高。掌握現代解剖和運動生理知識,可以幫助我們準確判斷肌肉損傷的部位,為針刺的良好效果創(chuàng)造必需的前提條件。他強調,中醫(yī)和西醫(yī)各有長處,我們要博采眾長,繼承和發(fā)展古今中外的優(yōu)秀醫(yī)學遺產,做到優(yōu)勢互補,共同為人類健康服務。

  在臨床中盧鼎厚還注意到,即使是強度很小的肌肉工作,長期的重復也會使肌肉變得僵硬;如長期伏案書寫或電腦打字的人會出現頸椎肌肉僵硬、疼痛;長期開車甚至是只能仰臥在床的患者都會感到腰疼等。怎樣通過適度的鍛煉提高有關肌肉的結構和功能,防止這類肌肉損傷?盧鼎厚說,雖然肌肉的結構和功能是“用進廢退”,但也要重視超負荷后出現的肌肉收縮結構改變特征,要根據個體的承受能力調整后續(xù)安排,特別在肌肉還未形成穩(wěn)定的病理性改變過程中,適度運動和勞逸結合,避免肌肉損傷。

  他建議,成立人體肌肉損傷的生理病理學科,講授肌肉損傷的診斷、治療和預防的專題課程;開展肌肉損傷病因和防治的研究;開展適度運動、增進健康的科普宣傳工作;開設肌肉損傷??崎T診,推廣應用阿是穴斜刺這一傳統(tǒng)醫(yī)學療法,幫助患者解除病痛,恢復健康。

相關閱讀
網友評論
( 文明上網,理性發(fā)言。評論提交后將在24小時內審核完成。如有違規(guī)言論將直接刪除。)0條評論
全部評論
暫無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