仲景健康網(wǎng)>中醫(yī)藥>中藥經(jīng)方

王行寬:養(yǎng)生掌握度 運動量力而行

來源:仲景健康網(wǎng)發(fā)布時間:2011/05/10
2271
分享:
    王行寬,1939年出生,湖南中醫(yī)藥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教授、主任醫(yī)師、博士生導師、全國名老中醫(yī)藥專家學術經(jīng)驗傳承工作指導老師,湖南省名中醫(yī),享受政府特殊津貼,擅長治療心臟疾病及胃腸疾病。

    王行寬 養(yǎng)生之道重在 “度”。不論是飲食、運動,還是情志,自己都要把握好“度”,不要太過,也不要不及。

  “行善孚人望,寬宏德益彰。”這是一位患者贈給王行寬牌匾中的兩句詩,由此說明這位名老中醫(yī)幾十年為人為醫(yī)的行為準則和人人敬仰的高尚醫(yī)德。

  自古就有“德高人長壽”之說,王行寬也不例外。如今已經(jīng)73歲的王行寬,眼睛有神,動作敏捷,思維活躍。談起養(yǎng)生之道來,反復強調(diào)的只有一個字,那就是“度”。他說,不論是飲食、運動,還是情志,自己只要把握好度,則一生健康快樂,延年益壽。

  因人而異 飲食不能偏廢

  “人是鐵,飯是鋼。”民間俗語簡明扼要地說明了飲食的重要性。但飲食也要有度,不能不及,也不能過度。

  人人離不開水和食物,但有的人可以多喝,多吃,有的人則不能,這是看人的脾胃運化功能而定的。王行寬說,因體質(zhì)的不同,人對食物的需求不一樣。例如,本身是瘦弱之人,需要脂肪,需要營養(yǎng),有些人純粹為了身材苗條過分控制飲食,這不吃,那不吃,長期偏廢飲食這不就影響身體健康嗎?本身就是一個肥胖之人,已經(jīng)營養(yǎng)過剩了,還要大吃大喝,不加節(jié)制,損傷腸胃,痰濕脂濁內(nèi)生,不就容易得病嗎?

  從飲食來講,保持清淡是明智之舉,這是因為適當吃些溫甘容易消化的米粥、面湯、蔬菜、水果等食物,不會加重心臟負擔,反而有利于健康。而多吃大魚大肉、生冷海鮮、高度白酒等膏粱厚味食物,脂肪高,纖維素少,消化慢,對心臟壓力大,則容易得心血管疾病。

  當然,飲食不能搞偏廢,對于年輕人而言,他們正在發(fā)育生長期間,需要高蛋白、高脂肪,可適當吃些,但也要具體人具體對待。對中老年人而言,選擇食物要慎重,要根據(jù)自己的體質(zhì)以及地域、季節(jié)和愛好而選擇??偟脑瓌t是少吃油膩生冷之物,多吃清淡平和之物。

  從起居來講,保持生活規(guī)律不可小看。由于人是隨著自然而生長的,順應四時對健康非常重要。王行寬舉例說,春天是萬物俱舉,生發(fā)季節(jié),要晚睡早起;冬天是潛藏蟄居,收斂季節(jié),要早睡晚起,“必待陽光”,最好等到太陽出來再出門為好。特別是陰霾天氣不宜早起,否則陰寒損傷陽氣,對心血管病患者不利。|

  勞逸適度 運動量力而行

  “生命在于運動。”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。但人人都去跑步、爬山,這千篇一律的行為并不可取。王行寬認為,“逸則氣滯,勞則氣耗。”運動不及易傷身,過度也傷身。只要保持動靜結合,勞逸適度,才能使機體氣血調(diào)和,處于陰陽平衡狀態(tài),即“氣血沖和、百病不生”,“陰平陽秘、精神乃治。”

  人不運動,處在靜的狀態(tài),中醫(yī)認為是陰。吃的食物長期滯留在胃里,不宜消化,負責運化的脾就不能將水微精華輸布到全身各個器官,得不到營養(yǎng)的各器官的氣血不暢,容易發(fā)生臟器功能虛弱且氣機郁滯,就不能帶動整個機體的正常運轉。沒有生機的機體,如同死水一潭,疾病就會找上門來。

  “動為陽。”一活動筋骨,氣血容易順暢,機體才能“流水不腐,戶樞不蠹。”但人在運動時,要量力而行。年輕人做一些劇烈運動沒有大的妨礙,中老年人則不能這樣。因為大汗淋漓,會造成胸悶氣短,即耗氣傷筋,對身體極為有害。他建議,中老年人可做有氧運動,既達到鍛煉的目的,又不至于出現(xiàn)心慌氣短,大汗淋漓的癥狀,如散步、打太極拳、跳國標舞等。

  王行寬說,適當做些運動,對保護心血管是有好處的。當然,不是說必須是到運動館做體育運動才是運動,平時做家務勞動也是運動。例如,洗衣服可鍛煉手指、手腕、胳膊;去菜場買菜,可以活動活動腿腳;擦地板更是全身運動。這樣不僅鍛煉了身體,而且更融和夫婦關系。

  他說,就是現(xiàn)在,如果需要的話,自己挑200斤的擔子沒有問題。周圍的醫(yī)務人員介紹,王行寬在醫(yī)院是大夫,每周出診,帶教,搞科研,做的是腦力勞動;回家照顧有病的老伴,買菜做飯干家務,做的是體力勞動。他將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有機結合起來,工作家庭兩不誤,還練就了一副好身板。

  保持心靜 牢記無為思想

  人在世上,不如意事十有八九。經(jīng)常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(tài),對健康非常有利。王行寬的體會是,飲食固然是主要的養(yǎng)生方法之一,但始終保持恬淡虛無、愉快的心態(tài),對養(yǎng)生至關重要。

  當然,情緒也要把握一個度。“喜傷心、怒傷肝、思傷脾、憂傷肺、恐傷腎”等中醫(yī)說法,對人們掌握情緒和五臟的關系有指導意義。過度的情緒波動,如“喜則氣緩、怒則氣逆、思則氣結、悲則氣消、恐則氣下”則又會妨礙健康。

  保持良好的情緒,要做到心靜。王行寬認為,要樹立一種無為思想,心靜則神安。這里所說的無為,不是不作為,而是不爭強好勝,不好高騖遠,安心地、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,就是最大的有為。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是他追尋的目標,也是他幾十年如一日的自我體現(xiàn)。

  保持良好的情緒,要舍得名利。世界很大,誘惑很多。多少人為了名,不惜栽贓陷害,權錢交易;多少人為了利,你爭我搶,對簿公堂。他們有的身敗名裂,有的親人反目,有的情緒反常。歸根結底,造成人的煩惱無非12字——放不下,想不開,看不透,忘不了。相反,不看重名利之人,一生淡定從容,輕松愉快,頤養(yǎng)天年。

  保持良好的情緒,不要顧及別人的議論。王行寬教大家一招:聽見的裝聽不見,看到的裝看不見。他常說,“嘴長在人家身上,講不講由他;耳朵長在自己身上,聽不聽由我。”只有不在乎別人說法之人,才能我行我素,逍遙自在。同時,待人接物,以誠相待,和平相處,也就少了煩惱,怡情悅懷、心靜安寧、健康長壽自然不是一句空話了!
相關閱讀
網(wǎng)友評論
( 文明上網(wǎng),理性發(fā)言。評論提交后將在24小時內(nèi)審核完成。如有違規(guī)言論將直接刪除。)0條評論
全部評論
暫無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