仲景健康網(wǎng)>中醫(yī)藥>中藥經(jīng)方

中醫(yī)條例診療小兒貧血癥

來源:仲景健康網(wǎng)論壇發(fā)布時間:2011/09/23
1737
分享:
    貧血不但影響小兒生長發(fā)育,更是一些感染性疾病的誘因。

    辨證論治

    1.脾胃虛弱證

    [證候] 面黃少華或淡白,食欲缺乏,神倦乏力,或有腹瀉便溏。唇舌色淡,苔薄,脈弱。

    [治法方藥] 健脾和胃,益氣養(yǎng)血。參苓白術(shù)散加減。

    2.心脾兩虛證

    [證候] 面色萎黃或淡白,發(fā)焦易脫,倦怠無力,食少納呆,心悸氣短,口唇黏膜蒼白,爪甲色淡。舌質(zhì)淡胖,苔薄,脈虛細。
    [治法方藥] 補脾養(yǎng)心,益氣生血。 歸脾湯加減。

    3.肝腎陰虛證

  [證候] 兩顴嫩紅,目眩耳鳴,腰腿酸軟,潮熱盜汗,口舌干燥,指甲枯脆,肌膚不澤。舌紅,少苔,脈細數(shù)。

  [治法方藥] 滋養(yǎng)肝腎,益精生血。 左歸丸加減。

  4.脾腎陽虛證

  [證候] 面色、口唇淡白,畏寒肢冷,食少便溏,消瘦或浮腫,自汗神疲。舌質(zhì)淡胖,脈沉。

  [治法方藥] 溫補脾腎,益精養(yǎng)血。右歸丸加減。

  經(jīng)驗方

  1.驗方一

  [藥物組成] 仙鶴草30~60克,制黃芪10~15克。

  [功效] 健脾益氣養(yǎng)血。

  [適應證] 小兒貧血之氣血兩虛證。

  [用法用量] 每日一劑,水煎分早、晚服。

  2.驗方二

  [藥物組成] 桂圓500克,薏苡仁300克,阿膠150克。

  [功效] 健脾益氣,養(yǎng)血補陰。

  [適應證] 小兒貧血之脾腎虛弱證。

    [用法用量] 濃縮成膏,每次15克,每日3次。

  3.蔡化理經(jīng)驗方

    [藥物組成] 黃芪30克,黨參30克,白術(shù)9克,茯苓9克,桔梗9克,知母6克,川貝母6克,甘草6克。

    [功效] 健脾補肺,扶正驅(qū)邪。

    [適應證] 小兒貧血。

    [用法用量] 每日一劑,水煎分早、晚服。 

    4.復血湯

    [藥物組成] 山萸肉9克,黃精9克,生黃芪9克,當歸9克,阿膠9克,玉竹9克,生地黃9克,熟地黃9克,何首烏15.6克,旱蓮草15.6克,生山藥15.6克。
 
    [功效] 補益脾腎,養(yǎng)陰補血。

    [適應證] 再生障礙性貧血。

    [用法用量] 每日一劑,水煎分早、晚服。

仲景牌逍遙丸,疏肝解郁、養(yǎng)血調(diào)經(jīng),用于治療胸脅脹痛、乳腺增生、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等多種婦科疾病!

    5.王鵬飛經(jīng)驗方 

    [藥物組成] 黃芪、何首烏、白及、焦山楂、千年健等。

    [功效] 益氣養(yǎng)血,健脾和胃。

    [適應證] 小兒營養(yǎng)不良性貧血。

    [用法用量] 每日一劑,水煎分早、晚服。

    6.李佩文經(jīng)驗方

    [藥物組成] 羊肉500克,枸杞子100克,大棗20枚。

    [功效] 益氣養(yǎng)血,溫補肝腎。

    [適應證] 用于因肝腎不足、氣血虧虛引起的腰膝酸軟、面色萎黃、疲乏無力、頭暈目眩等氣血虛弱癥狀。

    [用法用量] 羊肉切塊,加水適量,慢火煲至羊肉爛熟,酌加鹽及調(diào)料,吃肉喝湯。

    7.三紅湯

    [藥物組成] 紅棗7枚,紅豆50克,花生紅衣適量。

    [功效] 補脾生血。

    [適應證] 適用于一般性貧血或缺鐵性貧血。

    [用法用量] 熬湯,連湯共食之。

    8.加味四君子湯

    [藥物組成] 黨參9~18克,茯苓、白術(shù)各6~9克,炙甘草、當歸、阿膠(烊化)各3~6克,紅棗6~12克,紅糖適量(兌服)。

    [功效] 補氣生血,益氣養(yǎng)血。

    [適應證] 脾胃氣虛型小兒貧血。

    [用法用量] 每日一劑,水煎服,療程3~6周。

    9.黎炳南教授經(jīng)驗方

    [藥物組成] 當歸5克,太子參5克,雞血藤10克,熟地黃5克,黃芪5克,白術(shù)5克,白芍5克,雞內(nèi)金5克,茯苓5克,炙甘草3克。

    [功效] 溫補脾腎,益氣養(yǎng)血。

    [適應證] 脾胃氣虛型小兒貧血。

    [用法用量] 水煎兩次,混合藥汁后濃縮,每日一劑,分3次服。

    適宜技術(shù)

    1.針灸法

    體針:取膈俞、血海、足三里、合谷、懸鐘,用補法,留針30分鐘,每日一次,10次為一療程。

    2.推拿法

    方法一:補脾經(jīng)(左側(cè)),推三關(guān)(左側(cè)),各100次,摩腹3~5分鐘,捏脊3~5次。隔日一次,10次為一個療程。

    方法二:用手指掐揉神門、大陵、腎俞,反復操作5分鐘。再用手指點揉陽谷和足三里,反復點揉3分鐘。后用兩手沿脊柱兩旁由下至上捏拿患兒肌膚,兩手交替,邊捏拿邊向上推進,自尾髂部開始,捏拿至枕頸部,反復操作3~5遍。最后用單手4指螺紋面繞肚臍周圍做順時針摩腹5分鐘。每次反復操作兩遍,每日兩次。

    3.捏脊療法

    以推、拿、提、按、揉、搓、搖、捻等手法,施術(shù)于患者脊背督脈及其兩側(cè)腦穴,每日一次,療程一個月。治療小兒營養(yǎng)性缺鐵性貧血。

    4.貼敷法

    取人參(以紅參為佳)15克,補骨脂、當歸、紅花各10克,附子、干姜、血竭各6克,共研為細末,裝瓶備用。取中脘、血海和雙側(cè)脾俞、胃俞、肝俞、足三里,用生理鹽水將藥末調(diào)成膏狀,取適量置于穴位并用膠布固定。每3日換藥一次,連續(xù)5~10次。

    5.食療法

    參棗湯:黨參10~15克,大棗15~20枚,水煎,去黨參,食棗喝湯。用于營養(yǎng)性貧血,體質(zhì)虛弱、消瘦、疲倦者。

    當歸紅棗骨髓湯:當歸15克,大棗10枚,懷山藥15克,生姜3片,豬或牛、羊脊骨或肩胛骨250克。水開后,將材料放入,煮開后轉(zhuǎn)慢火煲湯,去油,飲湯吸骨髓。治療脾腎兩虛之貧血。
相關(guān)閱讀
網(wǎng)友評論
( 文明上網(wǎng),理性發(fā)言。評論提交后將在24小時內(nèi)審核完成。如有違規(guī)言論將直接刪除。)0條評論
全部評論
暫無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