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天養(yǎng)生,“避風”為要

來源:仲景健康網發(fā)布時間:2014/02/19
10017
分享:
    冬去春來,氣溫逐漸升高,人體新陳代謝由低潮開始復蘇,汗孔開泄,血管擴張。這時,別急著脫去冬裝,以防春風入骨。春季養(yǎng)生的關鍵為“避風”,有風的日子外出,應密切注意風向、風力和風溫,嚴防“風病”。

 春天就是要“亂穿衣”

    春天氣象的一大特點是:風大。民間俗語說得好:“春天孩兒臉,一天變三變”。說的是春天的氣象條件很不穩(wěn)定,氣候變化最為反復無常,時冷時熱,乍暖還寒;氣流嚴重不穩(wěn),有時大風呼嘯、陰雨連綿、寒氣襲人,俗稱“倒春寒”、“春冷入骨寒”;氣溫差異也極大,天暖時可穿夾衣,甚至單衣襯衫,天寒時依然要穿毛衣棉襖,即“春二三月亂穿衣”。

仲景牌六味地黃丸,滋陰補腎。用于頭暈耳鳴、腰膝酸軟、遺精盜汗。

    這是因為春季是嚴冬與盛夏之間的過渡季節(jié),冷暖空氣都十分活躍;而早春時節(jié)北方的冷空氣異常強盛,時常呼嘯南下,形成偏北大風,并伴隨著寒潮和“倒春寒”。

 
 小心春風“透心涼”

    春風(有時為寒潮)吹來,許多人早已脫去冬裝,故“風”(寒氣)能長驅直入人體,令人“透心涼”——這便是春天風“硬”的道理。加上氣溫變化劇烈,寒風可侵犯皮膚、肌理、關節(jié)和神經經絡血管,誘發(fā)多種疾病,中醫(yī)稱為“風病”。老年人因身體衰弱,抵抗力差,更易遭受“風寒”和“風病”,因此必須格外小心。

    中醫(yī)早在幾千年前就認識到“風”對健康的影響,將“風邪”列為外感病因之首?!饵S帝內經》曰:“風者,萬病之始也”,“風為百病之長”。不過,單獨的風邪致病性還不強,但如果它與多種邪氣相結合,如風和寒結合成“風寒”,風和濕結合成“風濕”,則危害性更大,特別是對老年人,可備一些天麻丸在身邊,主治骨關節(jié)疼痛、麻木,或喝一些益氣養(yǎng)血補酒。

    見“風”行事

    從廣義上講,“風病”包括種類很多,幾乎涉及春季的各種常見病和多發(fā)病,如感冒、哮喘、支氣管炎、肺氣腫和肺炎等呼吸系統(tǒng)疾病,以及中風、高血壓、冠心病、心絞痛 、心肌梗死和腦溢血等心腦血管疾病,還有口角炎、肩周炎、風濕病、關節(jié)炎、舊傷發(fā)作,精神病和頭痛發(fā)作,以及桃花癬、風疹塊、過敏性皮炎、過敏性鼻炎和紅眼病等多種皮膚疾病。

    此外,春風的“風向”變化還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精神和情緒,如北風寒冷則心性拘謹,南風溫熱則心情舒暢,西風干燥則心情煩亂,東風濕潤則心情消沉壓抑。
相關閱讀
網友評論
( 文明上網,理性發(fā)言。評論提交后將在24小時內審核完成。如有違規(guī)言論將直接刪除。)0條評論
全部評論
暫無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