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由之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經驗

來源:中國中醫(yī)藥報發(fā)布時間:2010/10/18
9194
分享:
    唐由之為我國首批國醫(yī)大師,著名的中西醫(yī)眼科專家。筆者作為唐由之的博士研究生,有幸在北京臨床學習期間,跟隨其出門診近一年,診治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多例,嘗試將唐由之治療該病的經驗作一總結:

  中醫(yī)病因病機

 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屬中醫(yī)消渴目病的范疇。唐由之根據多年臨床的經驗,認為既然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的一個并發(fā)癥,那么就和糖尿病有著相似的發(fā)病機理。陰虛為本、燥熱為標是消渴的表現(xiàn)。消渴目病的病機多為病久氣陰兩虛,氣虛無力行血致血行瘀滯、目失濡養(yǎng),陰虛火旺灼傷目絡、血溢目絡之外而成此病。故氣陰兩虛夾瘀為本病的主要病機。該病變在中醫(yī)理論上仍然是一個本虛標實的眼病,氣陰兩虛為“本”,目絡不通、血溢絡外為“標”。消渴病久體衰,腎之精氣漸虧,氣血生化減少,且鼓動無力,眼底出現(xiàn)血瘀,日久產生視網膜新生血管。中醫(yī)眼底病講究局部辨證,血瘀形成也與西醫(yī)上認為本病發(fā)病機制可能是毛細血管閉塞、微循環(huán)障礙相符合。

  血證分期治療

 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一種眼科的血證。唐由之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,主張分早、中、晚3期治療。早期處于出血期,以清熱涼血止血為主;中期因離經之血多為瘀血,治當加大活血化瘀之力;后期患病日久,正氣多虛,應在活血化瘀藥之中酌加扶正益氣之藥。故主要治法為補氣養(yǎng)陰、涼血止血、活血化瘀明目。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以涼血止血、補氣養(yǎng)陰藥物為主,佐以活血化瘀藥物,慎用破血逐瘀藥物,以防破血太過引起再次出血。此外,玻璃體混濁、眼底纖維增殖明顯的可加軟堅散結之品,肝腎虧虛明顯加補肝腎藥物,血虛明顯還需加強補血。

藥材好,藥才好    仲景六味地黃丸:滋陰補腎。

到仲景系列產品專題頁面。

  常用經驗方及方解

  唐由之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經驗方,多用生蒲黃湯合二至丸加減。藥物主要由兩方面組成:一方面是益氣養(yǎng)陰的中藥如黃芪、旱蓮草、女貞子、山萸肉等,另一方面則是止血活血的中藥如生蒲黃、姜黃、丹參等。玻璃體混濁、眼底纖維增殖明顯的可加浙貝、法半夏;肝腎虧虛明顯的可加生熟地黃、金櫻子、楮實子、五味子等;血虛明顯的加當歸。方中黃芪甘、溫, 歸肺、脾、肝、腎經,為補氣要藥。唐由之治眼病喜歡重用黃芪,黃芪基本為每方必用之藥,治療本病重用黃芪則更加能發(fā)揮其益氣扶正的功效;女貞子味甘苦性微寒,有補肝腎陰明目之功;旱蓮草味甘酸性寒,涼血止血,補腎益陰。和女貞子合用主要起養(yǎng)陰的功用,兼能止血;山萸肉酸、澀,微溫,歸肝、腎經,能補益肝腎;枸杞子甘,平,歸肝、腎經,能滋補肝腎,益精明目,諸藥合用共奏補肝腎之功。蒲黃味甘性平,止血化瘀,生用行瘀血更佳;姜黃味苦辛,性溫,能行氣破瘀,通經止痛。二方合用不但能止血,還起到化瘀血通目絡的功用。此外,丹參味苦而性偏泄降,能破瘀血積聚使瘀血更快地消散。

  西醫(yī)治療

  唐由之認為,作為中醫(yī)眼科醫(yī)生,在診療眼病的過程中也一定要充分了解該病西醫(yī)的發(fā)病機理及治療新進展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眼病最嚴重的并發(fā)癥,其病因和發(fā)病機理尚未完全闡明。目前認為可能是由于高血糖對微小血管的損傷,使視網膜毛細血管的內皮細胞與周圍細胞受損,從而導致毛細血管失去正常的屏障功能,出現(xiàn)滲漏現(xiàn)象,造成周圍組織水腫、出血,繼而毛細血管閉塞、循環(huán)障礙引起視網膜缺血,血供與營養(yǎng)缺乏,導致組織壞死及新生血管生長因子的釋放及因之而產生的新生血管,從而引起視網膜大量出血與玻璃體的大量積血,產生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。還有些觀點認為可能與神經元病變、慢性低度炎癥、早期細胞處于準凋亡狀態(tài)有關。在治療上,由于本病是糖尿病的并發(fā)癥,糖尿病是原發(fā)病,故必須堅持降血糖治療原則,積極治療糖尿病,控制血糖的穩(wěn)定。對于4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應行視網膜激光光凝術治療,進入增殖期存在牽拉性視網膜脫離、玻璃體積血超過兩個月不吸收、出現(xiàn)黃斑前膜等情況時可行玻璃體切割手術治療。

  總之,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雖然是嚴重的眼部并發(fā)癥,但仍是一種可以防治的眼底病,早期治療預后一般較好。中醫(yī)藥在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方面有一定的特色及優(yōu)勢,多可取得非常滿意的臨床療效。

相關閱讀
網友評論
( 文明上網,理性發(fā)言。評論提交后將在24小時內審核完成。如有違規(guī)言論將直接刪除。)0條評論
全部評論
暫無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