仲景健康網(wǎng)>疾病>消化肛腸>胃炎

治胃腸病巧用調(diào)情志中藥對平滑肌作用

來源:仲景健康網(wǎng)發(fā)布時間:2009/07/09
4499
分享:

    中醫(yī)學歷來重視情志因素的致病作用,早在2000多年前的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中就有這樣的記載:“大怒則形氣絕,而血苑于上,使人薄厥?!倍鴮τ谇橹疽蛩貙е缕⑽覆〉陌l(fā)生,后世醫(yī)家亦多有論述,如張景岳在《景岳全書·雜證謨》中曾云:“氣泄證,凡遇怒氣便作泄瀉者,必先以怒時挾食,致傷脾胃。”

 

  對于情志因素導致脾胃病的病機,歷代醫(yī)家多有論述,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一、憂思氣結(jié),脾失健運。憂思傷脾,脾氣受損,運化不利,升降失職,可發(fā)為痞滿、納差、嘔吐諸疾。

  二、肝氣疏泄太過、橫逆犯脾。惱怒傷脾,木乘土位,橫逆犯脾,可發(fā)為胃痛、泄瀉諸疾。

  三、肝氣疏泄不及,脾胃升降失常。情志不暢,肝失疏泄,脾胃升降失常,可發(fā)為嘔吐、泄瀉諸疾。

  山東中醫(yī)藥大學附屬醫(yī)院消化內(nèi)科主任路廣晁教授治療脾胃病時,在辨證論治的基礎(chǔ)上,常適當加以調(diào)情志之品,如甘松、香附、佛手、合歡皮、香櫞皮等,每獲良效?,F(xiàn)介紹之。

  甘松  味辛、甘,性溫,歸脾胃經(jīng)。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:“甘松芳香,甚開脾郁,少加入脾胃藥中,甚醒脾氣”。臨床常用于中焦氣滯,偏于寒者。以其氣芳香最能醒脾,味辛能散,性溫能通故也。

  香附  味辛、微苦、微甘,性平,歸肝、脾、三焦經(jīng)。香附主入肝經(jīng),其疏肝解郁之力甚著,正如汪昂在《本草備要》中所云:“治多怒氣郁,痰飲痞滿,胸中腹脹,飲食積聚,霍亂吐瀉……”臨床常用于惱怒傷肝,肝氣橫逆犯脾者。但古人云“郁證未有不傷肝者也……但傷肝必傷其血,而香附不能生血也。”故在臨床應用香附疏肝解郁時,多配以白芍、當歸滋肝養(yǎng)血。

  佛手  味辛、苦,性溫,歸肝、脾、胃、肺經(jīng)。佛手既能疏肝解郁,又可醒脾理氣?!侗静菰傩隆分^其能“治氣舒肝,和胃化痰,破積,治噎膈反胃”。其性平和,臨床上凡因肝氣疏泄不及、肝胃不和所致諸病,皆可用之。

相關(guān)閱讀
網(wǎng)友評論
( 文明上網(wǎng),理性發(fā)言。評論提交后將在24小時內(nèi)審核完成。如有違規(guī)言論將直接刪除。)0條評論
全部評論
暫無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