脾胃是人體元氣之本,氣機升降之樞紐,為營衛(wèi)氣血生化之源。只有谷氣上升,脾氣升發(fā),元氣充沛,才能運化正常,抵抗病邪侵襲。脾虛則升舉無力,清陽不升,中氣下陷,難以維系臟腑升舉之力,出現(xiàn)少腹脹滿重墜,便意頻頻之癥狀,日久可形成胃下垂、腎下垂、子宮脫垂、脫肛等病。補中益氣丸是補脾的經(jīng)典,所謂“補中”,這個“中”指的是中氣下陷所致的胃下垂、腎下垂、子宮脫垂、脫肛、重癥肌無力等問題。
南宋年間金元混戰(zhàn),兵連禍結,疾病肆虐。廣大人民處于饑餓、寒冷、勞累、流離失所之中,既病而死者,為數(shù)甚多。當時的名醫(yī)李東桓認為,其患病多因飲食失節(jié)、勞累過度而傷害脾胃所致,因而提出著名的“補脾胃、升清陽、瀉陰火”之說,并由此創(chuàng)制了許多方劑,有些一直沿用至今,補中益氣丸就是其中的代表。
補中益氣丸最初來源于金元時期著名醫(yī)學家李東垣的《脾胃論》。該方由炙黃芪、黨參、炙甘草、炒白術、當歸、柴胡、陳皮、升麻組成,大多屬于補氣藥和升陽藥。其功用是補中益氣,升陽舉陷。主治脾胃虛弱、中氣下陷證。癥見體倦乏力、食少懶言、面色萎黃、大便溏薄,舌質(zhì)淡、苔薄白、脈弱??梢娪诰脼a、久痢、脫肛、子宮脫垂、崩漏等病癥。
補中益氣丸是由黃芪、黨參、白術、炙甘草、當歸、陳皮、升麻、柴胡、生姜、大棗組成的。
黃芪有益氣固表、斂汗固脫、利水消腫的功效。什么是“固表”?就是加強人體外邊的防御系統(tǒng)。有的朋友總是冒虛汗,風一吹就特別愛感冒,就可以用黃芪(生)來固表。黃芪本身對于氣虛乏力、中氣下陷、久瀉脫肛等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。
當歸是補血、活血的名藥,具有補血活血、調(diào)經(jīng)止痛、潤腸通便的作用??捎糜谘撐S、眩暈心悸、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、閉經(jīng)、痛經(jīng)、虛寒腹痛、腸燥便秘等證。
陳皮有理氣降逆、調(diào)中開胃、燥濕化痰的作用,可治脾胃氣滯胸悶、脘腹脹滿等。補中益氣丸中補氣藥物較多,若一味補氣,勢必造成壅塞,人體會接受不了而造成氣郁癥狀,如胸悶、腹脹等,此時稍加點兒理氣的陳皮、人體氣機就順暢了。升麻升陽明之氣,有升陽舉陷的作用,可治氣虛下陷等證。李東垣指出:“升麻,發(fā)散陽明風邪,升胃中清氣,又引甘溫之藥上升,以補衛(wèi)氣之散而實其表,故元氣不足者,用此于陰中升陽。又緩帶脈之縮急?!?/span>
柴胡升少陽之氣,有舒肝理氣,升陽解熱的作用,可治肝郁氣滯、胸肋脹痛、脫肛、子宮下垂等。
白術健脾益氣、燥濕利水;炙甘草溫中健脾,調(diào)和諸藥;生姜溫中止嘔;大棗補中益氣、安中養(yǎng)脾。